超越期望与避免验证 | 原创,AI翻译

Home 2025.07

目录

  1. 超越期望
    • 超出企业任务质量标准
    • 用隐藏努力带来惊喜
    • 运用AI实现卓越产出
    • 限制自我披露以增强影响力
    • 真正的卓越成果极为罕见
  2. 避免寻求认可
    • 认可寻求行为源于不安全感
    • 摒弃过时的社会假设
    • 过度分享会造成不必要的摩擦
    • 拥抱有限生命以建立自信
    • 专注行动而非他人的认可
  3. 成功后切忌骄傲
    • 低估成就以保持警觉
    • 情绪化投资会破坏策略
    • 过早扩张将摧毁初创企业
    • 债务假设会带来严厉反噬
    • 恢复需要长期自律

超越期望

2025年7月30日

遵守承诺固然可贵,但超越期望更为难得。

无论在职场还是生活中,超出预期的表现总能给人带来惊喜。

职场中超越期望意味着:你交付成果的速度或质量超出同事预期。这不仅指工作达到公司设定的标准,更意味着工作质量超越了既定要求。

生活中超越期望则体现在:你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帮助他人。想想全球70亿人——真正能帮助你的有多少?当他人全力提供服务时,你购买其服务或产品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我的老师Yin Wang深谙此道。他的教导总是超越我的预期,其智慧高度让我难以企及。我常重读他的文章,但无论读多少遍,总能发现新的价值。

职场中完成份内工作只是基本要求。如何突破这一界限?关键在于有效运用AI工具。企业或许会提供AI聊天机器人,但真正重要的是AI智能体、提示工程和语境工程的综合运用。

这些工具的价值静待发掘。AI模型基于数千亿token训练而成——几乎囊括人类现有知识体系——聊天机器人不过是这些知识的压缩与解压工具。

回到正题。想要获得更好反馈时,我们需要保留些秘密。不必展示所有工作过程和想法,适当隐藏能让雇主或团队负责人感到惊喜。

社交媒体上流行一种观点:不应过度分享或表现得过于渴求。这是很好的建议。

这不仅是职场法则,对用户也同样适用。Airbnb就擅长提供超预期体验。

虽然工作者、产品和服务随处可见,但真正超越期望的始终凤毛麟角。

ChatGPT是超越期望的,DeepSeek也是超越期望的。

所谓超越期望的成果,意味着它们不仅优秀,更达到了非凡境界。


避免寻求认可

2025年7月12日

寻求认可或许是多数人的通病。我们需要父母、老师、上司等人的认可才能在社会立足或取得成功。

若一个人非常富有,还需要认可吗?他可能变得极度挑剔,通常是他给予他人认可而非寻求认可,根本不在意他人看法。

我的老师Yin Wang寻求过认可吗?似乎没有。他先后从清华、康奈尔、印第安纳伯明顿退学,辞去过微软、英特尔、谷歌等工作。

作为曾极度渴求认可的人,我正以Yin Wang为榜样,开始避免寻求认可。

这种习惯往往从小形成。我们需要父母认可来避免惩罚。

但父母认同的未必正确。长时间用手机看动画真会伤眼吗?戴上远视眼镜后,看手机就像看5米外的电视,根本不会导致眼球变形。

让孩子戴眼镜看动画很难吗?未必。如果选择权在孩子手中——要么戴眼镜看动画,要么完全不看——多数孩子会选择前者。

事实上,许多父母或普通成年人的观念并不正确,或并非绝对正确。这个世界本就存在无数种处事方式。

最近工作中,我最大的改变是减少了认可寻求。再次以承包商身份为两年前服务过的银行工作时,虽然这次通过不同供应商入职,但心态已截然不同。

记得上次工作刚满一个月收到薪水时,我曾向经理表达感激,说下班后还自学后端工程视频。但当我多发几条消息后,经理委婉表示”很好,继续保持”,同时暗示不必汇报细节,专注本职工作即可——尽管措辞含蓄,但我能感受到他的意思。

币安CEO赵长鹏也说过,无法忍受与持续寻求认可的人共事。他更青睐自信的合作者。管理者通常事务繁忙,无暇关注工作外的事项。

我的认可寻求曾带来不少麻烦。过度自我证明的冲动曾引发人际冲突,有时让我卷入非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虽然本意是希望改善现状,但直接指导他人行事并非良策。修正他人是痛苦的,我们自己也不愿被纠正。

近期工作中,我几乎不再寻求认可,只是专注做事,反而获得了积极反馈。

另一个变化是:我两年前就基本停止发微信朋友圈。曾以为朋友圈就是全世界,现在明白朋友圈之于世界,如同Line Status之于日本人——远没有想象中重要。

世界非常广阔。我在广州断断续续生活了15年,几乎占至今人生的一半。若将广州视为全世界,那就大错特错了。或许某天,我会在异国他乡工作,为数十亿用户开发代码。

寻求认可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这是深层次问题,难以轻易解决。需要找出根源并直面恐惧。

人类最大的恐惧或许是死亡。若开始接受死亡,就会无悔于当下生活,认为自己度过了美好人生,做着真正想做的事。越是如此思考,越能获得安全感。

我读过森田正马的著作,其中大量关于对抗矛盾心理的案例。痛苦无法避免,我们应接受它并继续前行而非逃避,事情才会逐渐好转。

避免寻求认可既节省自己时间,也节约他人时间。这有助于发现自我与世界的本真。人类只是世界的微小部分,他们的认可并不重要,何必苦苦追寻?

Yin Wang的微博名曾改为”不再关心人类的Yin”。起初我不理解,经过近年反复思考,渐渐领悟其中深意。

牛顿不关心同僚,因此发现了自然法则;Yin Wang不关心同僚,因此发现了计算机程序及其他领域的原理。他们不寻求认可,有时甚至隐藏发现以避免与寻求认可者争论。


成功后切忌骄傲

2025年7月12日

这是我反复易犯的错误。作为劣势方时我往往表现出色,但若自认为小有成就,就会跌落陷阱。

成年后的大多数时间,我热衷于发朋友圈。这使我过度寻求认可,太在意他人看法。

在投资领域,我多次重蹈覆辙:因投资初见成效而狂喜,打破定期投资原则突然加注,导致平均成本上升,市场反转时迅速亏损。

产品获得用户和投资后,我开始招聘员工试图授权管理,想从创始人转型为管理者。这个决定让公司损失50万元——对中国22岁的年轻人而言是巨大损失。

在成为大银行承包商并学好英语后,我以为能在中国的外企大展拳脚以避开国内市场颓势,甚至觉得自己能承担120万元债务。这个判断同样错误。

这些教训极其沉重。第一次损失50万元后,我花两年时间雇佣20名兼职工程师完成50个软件项目才弥补亏损。第二次损失至今仍在恢复中,由于经济环境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可能需要十年才能完全修复。

成功后切忌骄傲。保持平和心态。生活中有太多意外可能随时发生——无论是自身(身体或心理)还是外部因素所致。


Back 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