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經濟的出路

Home PDF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下,國家確實取得了充足的進步。然而危機已經浮現,未來這幾年,經濟會面臨巨大的危機,想到以下幾點出路。

怎麼衡量一個國家的成功?不同的衡量指標,就會有不同的策略去發展。過去,國家都以GDP總量和增長來衡量中國的發展。然而,一個國家真正的成功,是國民每個人住得好、吃得好、生活得好,自由幸福富足。而如今,中國的老百姓都在拼命工作,都在為生計奔波,為三座大山——住房、醫療、教育——打拼,擔憂日益高漲的物價,害怕失業。2018年的公開數據,中國GDP產出約90萬億,人均GDP約6.43萬元。可大多數老百姓依然需要拼命工作。錢到達去哪兒了呢?40年10多億人的努力工作,為什麼還不能生活舒適輕鬆一些?

2019年初,中國的官方媒體組織了一場以“預見未來”為主題的影響力峰會。前中金公司CEO朱雲來說道:

“現在投資的規模非常大,在建工程175萬億,這還是2016年的數字。這170多萬億是什麼意思?是當年GDP的2.3倍左右。這個數字在2002年的時候是1.1倍。這個比例太大了。”

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馬車分別是,投資、消費、出口。2017年中,消費占GDP比重為39%,出口在GDP中占19%。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有多大呢?是非常大的。投資在2009年之前主要是製造業投資,而2009年之後換成了土木工程(房地產、鐵路、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然而去中國西部,如新疆、甘肅等地旅遊可發現,很多高速公路寥寥幾部車。政府也提出“一帶一路”計劃,借貸資金給非洲國家,利用中國的基建能力幫助他們建設國家。這些都表明,中國的基建產能嚴重過剩,製造業中與土木工程相關產業也必然出現了巨大的產能過剩。為了避免讓產業鏈的人們大規模失業,政府發起了一個又一個項目。可是它能永久下去嗎?這麼多基礎設施是人們所需要的嗎?這些基建投入何時又能回本呢?

再說房地產行業,行內人士估計說,中國這些年建完了今後20年需要建設的住房。而據維基百科顯示的2019年各國房價收入比資料,在全球93個可統計的國家中,中國為29.09,位居世界第2;美國為3.58,位居世界第90。也就是說,美國的平均房價僅僅是人均年收入的3.58倍,而中國的平均房價卻是人均年收入的29倍。顯然,按中國居民的平均收入和現在的房價估計,中國民眾的住房購買能力僅及美國人的八分之一。在這樣虛弱的房產需求狀態下,中國還拼命擴大住宅建設,必然會導致房產嚴重過剩。

國家一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已經忘了它為什麼出發。經濟建設,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富足輕鬆的好生活,而不是讓老百姓一味地建設到老,還房貸還一輩子,一代人又一代人前赴後繼地為這高速發展的經濟透支生命。除了提供工作讓人不失業外,還有什麼辦法?我想中國應該向西方高福利國家學習,建立國民基本工資制度。西歐福利制度中,大幅提高國民收入,幾乎無門檻發放全民失業保障金。這些國家不僅向本國人民提供高福利,還向從中東戰爭國家移民過來的難民提供高福利。前面說的175萬億,分給14億人,就是每人12.5萬。

政府想通過投資來解決失業問題,造成土木工程經濟的繁榮,也抬高了土地價格,進而抬高了房價,讓人們口袋裡的多數錢都來買房,讓其他實業經濟賺錢艱難寸步難行。因房價導致城市生活各種消費的高物價,進一步讓人們生活困難。

假定土木工程經濟的上下游所有勞動人口是1億的話,那麼政府通過大力發展房地產和基建,讓1億人不失業,也造就了成千上萬的超級富翁,卻讓數千萬的人背負高企房貸,讓14億人手上的人民幣大幅度貶值,同時實業經濟的困難讓另外的許多人失業了。而如果直接給那1億人發失業保障金,每年2萬,發10年,才20萬億。對比於2016年的在建工程投資175萬億,是不是少很多呢。10年時間,這1億人也慢慢加入到社會經濟生活軌道了,最差情況下回歸到農民,也不至於發生大的問題。

大概努力了一個世紀的中國人,很難接受人們可以不勞而獲的想法。拼命慣了,沒法閒下來。或者是利益鏈上的頂層人士們,沒法抵抗這大量金錢的誘惑,讓政策繼續向土木工程經濟偏斜。同時政府擔心人們遊手好閒,造成社會問題。

人這一輩子為什麼就應該拼命工作呢?祖先幾千年來,使用簡單原始的農耕技藝便能生活繁衍。如今,幾百年來,出現了那麼多的高科技、聰明人,為什麼人們的生活還不能更簡單一些呢。世間的人們已經忘了努力工作一開始的緣來。哲學家羅素在《閒散頌》這篇文章裡講得明明白白。在西方,國王和教皇騙所有農民說,你們要努力工作,我們的貴族和宗教教職人員才能給你們祈禱,讓上帝保佑你們。在中國古代,皇帝宦官們騙所有的老百姓說,我們就是趙家人,天下是我們打下的,我們就是天經地義的世間主宰,你們要努力耕田,給我們提供糧食,好保護你們不受外敵欺負,結果在和平時期建了一大堆富麗堂皇的官邸,在皇宮裡養了佳麗三千。在工業時代,資本家們告訴工人們,你們都要努力工作,好讓我們都不失業、淘汰對手,而當資本家們掙得盆滿缽滿也實現壟斷的時候,仍然讓工人們拼命工作。在二戰時,美國通過科學的組織和方法,少量的人就能給前線戰爭以及後勤線上生產軍需物資和武器的大多數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所需和日常生活物品。

在現代,西歐高福利的國家向我們表明了高福利是可行的。有人說,我們的工業科技都很落後,還沒到達那個階段。然而,1978年前,西方儘管比中國領先,可也領先不到哪兒去,那時的全世界對比於今天,幾乎都一樣物資貧窮。隨著這幾十年,信息的快速傳播和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工業科技水平,已經超越所有這些西歐高福利國家了,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

我們暢想一下,如果今天中國,將幼年小孩和領取退休金的老年人除外,約9億數量的16周歲到59周歲的適齡勞動人口都可以領每月基本工資2000元,會發生什麼。

前面所說,大量的效能低的基建可以暫停,房地產行業可以剎車,不用擔心產業鏈上大規模的失業人群。政府的財政收入壓力驟減。當前,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於賣地收入。政府無需哄抬高昂的房價,使房價保持一個合理的較低的水平。政府可以減少大規模印錢。超發紙質的貨幣,從來不會創造價值,反而稀釋了所有人的財富。

政府不用擔心大規模失業的問題,也可以因此優化國家的財政收入和支出,可以利用科技精簡政府的各方面的財政支出。

如教育行業,如今科技的發展,已經能大量降低老師的工作,甚至大量減少老師的需要。如上課放全國名師的教學視頻,利用軟件來批改作業等等,老師轉而像大學助教,來做少許的輔助和答疑。這樣來大量減少老師的工作時間,因此也大量減少老師的需要。這為什麼不可以呢?

2018年一篇文章《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風靡網絡。文章提到有兩條教育的平行線。成都七中2017年30多人被伯克利等國外名校錄取,70多人考進了清華北大,一本率超九成,號稱“中國最前列的高中”。而中國貧困地區的248所高中,師生是周邊大城市“挑剩的”,曾有學校考上一本的僅個位數。直播改變了這兩條線。200多所學校,全天候跟隨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課、作業、考試。有的學校出了省狀元,有的本科升學率漲了幾倍、十幾倍。

截至2015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539萬人。2018年,公共教育支出3.2萬億。而像猿輔導、小猿搜題這類中小學教育APP,有中小學的各種視頻課程和拍照搜題找答案等功能,通過幾千人由專職老師、軟件工程師構成的團隊就服務了幾億的學生用戶。假如有3000人,人均年薪30萬,則工資年支出9億,公司運營各方面總支出算作20億。這是僅服務中小學生,再投入80億,去囊括所有各級各類學校課程,則算作100億。這是課程的投入,當然公共教育支出還包括學校的建設、教授研發的經費等等,但大頭應該是教職工的工資。高科技的市場化機制的100億跟傳統的事業單位體制內的3.2萬億相比,是驚人的。所以公共教育使用科技來變革的話,這必然可以減少支出許多。

為什麼不找更多的學校來變革呢?大概是這個想法,讓所有的老師和教育局領導感到恐懼。引進科技導致的百萬千萬人失業該怎麼辦?所以因為沒有國民基本工資的福利制度,讓政府不敢嘗試使用科技去精簡社會各公共部門的人員,常常不但不精簡,而且樂意造成大量的冗餘,盡量讓每個蘿蔔都能找到坑,來維持社會穩定。

我國財政供養人員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政府機關人員,包括國家機關人員、政黨機關人員和社會團體機關人員;二是事業單位人員,包括教育、醫療衛生、科研、文化等公立部門人員。這裡面有許多崗位可以借助科技來精簡。

開始國民基本工資的制度之後,還有一個好處。這幾十年的激進發展,造成了政府和公民許多的衝突,如大力發展房地產的背後,引起許多因為暴力拆遷反抗政府的社會性集體事件,再如大量工廠背後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又如近些年金融體系缺乏監管,P2P業務的興起、影子銀行的興起,造成許多中小投資者被騙,而引起種種群體性事業。

在社會反抗增多的同時,中國的維穩經費快速增長,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公共安全開支最多的國家之一。2009年的5140億維穩經費已接近同年軍費開支5321億。維穩費用高於軍費這一實況,直到2015年才稍有改變,2015年軍費為9114億元,維穩經費是8899億元,這是2009年以來中國的維穩費用首次比軍費少。

如果實施國民基本工資制度,則必然提升國民百姓的幸福感,則維穩費用可以大幅減少。如減少到1000億,則是省下8000億元,政府財政收入壓力又減少許多。

大家會說,那這樣人人都不工作了。不會的,西歐高福利國家依然有許多人工作,只不過朝九晚五周末雙休,輕鬆許多。普通上班族就如我國的公務員那樣。多數人依然會有許多消費慾望,這些使得他們依然參與工作,只不過會去選擇相對輕鬆的工作。能有更多嚮往藝術等小眾愛好的人們,可以不用擔心生計,去追求自己的愛好。也會有更多的人們為自己的好奇心工作,從而去探索基礎科學和各種科技。牛頓、愛因斯坦等科學家,都是因為有充足的閒暇時間來探索思考,才改變了世界。為生計辛勞奔波的人們,活著已經花費了全身力氣,哪有時間思考其它。

讓我們簡單算一個數字,城市常住人口基本工資是2000元,農村常住人口基本工資是1000元算的話,則一年工資分別是2萬4和1萬2,而按2018年的數據,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中,城市約5.3億,鄉村約3.6億人,則5.32.4+1.23.6=17萬億。這基本工資是按在東南沿海發達省份的情況算的,如果基本工資按各地區的物價水平設定的話,則沒有這麼高,所以再打個7折,則約是12萬億。

西歐高福利國家的制度是全民幾乎無門檻地領取失業保證金。所以就算做不到全部勞動人口都可以領國民基本工資,是不是可以做到像西歐高福利國家那樣呢。那麼扣除掉在職的人口這部分支出後,這樣所需的費用又將減少。

前面提到2016年的在建工程投資是175萬億。如果政府想這麼做,從中擠出12萬億是很容易的。根據政府公開數據,2018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18.3萬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是22.1萬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91.9萬億。

從這些數字看出,國民基礎工資福利支出12萬億對於全國公共財政支出22萬億來說,再增加這財政支出的話,似乎是困難。而對於在建工程投資卻是九牛一毛。少建一些工程就可以給老百姓這個福利了。全國的老百姓們,未來的日子,你們是願意多幾條地鐵、多幾條高速公路、看著房價越來越高呢,還是說希望每月有基礎工資領,生活可以有基本的保障呢。

今天簡單地拋出這個問題,供大家討論。

未來的幾十年,希望國家能向西歐福利國家那樣,人們富足舒適,80後和90後們能生活得相對輕鬆舒適。而不再像60後70後的父輩們為子女有套房子掏空畢生積蓄,也間接地為冗餘的基建買單。人生回頭一望,已透支身體拼命工作幾十年。他們如此辛苦,是不想讓子女如此辛苦。

國家就像一個公司,是不能靠一直的融資或銀行借貸,靠透支未來,去招很多員工來發展一堆不賺錢又沒前景的業務來成功的,表面上人多又熱鬧。而只能靠精打細算,開始精簡多餘的人員,通過科技提高運營效率,處處節儉避免一毛一分的浪費,把有限的資金和人力花在刀刃上,提高投入產出比,通過不錯的工資福利讓員工感到充實和幸福,才能持續地發展。

所以中國未來的出路是,實施國民基本工資制度福利,減輕失業人口的擔憂,暫停大量效能低的基建投資工程,剎車充滿泡沫和嚴重過剩的房地產行業,用科技精簡教育等社會公共部門人員,精打細算地降低各方面的公共財政支出,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轉向為以提高全體人民的幸福感為中心。


參考資料:

  1. 何學者:《現代化的陷阱:中國當代經濟社會問題》
  2. 朱雲來:投資規模過大也可能成為經濟的“灰犀牛”
  3. 維基百科:各國房價收入比列表
  4. 騰訊新聞: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
  5. 羅素:閒散頌

Back 2025.01.18 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