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完全指南 | 原创,AI翻译

Home 2025.02

目录

  1. 与母语者进行经济实惠的英语练习
    • 每25分钟课程仅需18元人民币
    • 专注于雅思口语练习
    • 使用拼多多进行课程对比
    • 教师为菲律宾母语者
    • 目标:雅思成绩从6分提升至7.5分
  2. 精通英语之道
    • 每日投入16小时学习
    • 通过沉浸式学习重塑大脑
    • 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英语
    • 通过技能突破学历限制
    • 将学习融入日常活动
  3. 英语学习配方
    • 通过Google、TikTok、Netflix学习
    • 专注于愉悦的沉浸式方法
    • 打字速度从5词/分钟提升至20词/分钟
    • 避免痛苦的应试准备
    • 将方法应用于其他学科
  4. 通过大量输入提升英语
    • 从中文内容转向英文内容
    • 运用歌曲、名言、游戏辅助学习
    • 观看100+部无字幕影视剧
    • 每日投入8小时学习英语
    • 强调自然无痛的学习方式
  5. 英语学习之旅
    • 从Paul Graham的随笔开始
    • 将TikTok作为主要学习工具
    • 耐心阅读15+本英文书籍
    • 通过Upwork客户项目实践
    • 注重沉浸而非机械记忆

与母语者进行经济实惠的英语练习

2025年2月15日

最近我尝试了与拼多多平台的母语者进行英语会话练习。

助手会通过您的手机号添加微信,协助安排课程。

价格非常实惠,每节25分钟的课程仅需18元人民币。教师来自菲律宾——顺带一提,我正是在这次聊天中学会了”Filipinos”这个单词。

我通过X平台的推文发现该课程,被其性价比吸引。虽然两年前我的雅思成绩是6分,但今年目标提升至7.5分,这就需要加强英语练习,特别是口语和写作部分。

我们进行了雅思口语练习,外教询问了关于旅行、拍照习惯、交通拥堵等考题。

另一知名平台VIPKID多年前25分钟课程收费就达150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现在的价格确实非常亲民。

我在拼多多搜索日语会话练习服务,但目前暂无商家提供该课程。

我打算继续购买更多英语课程。

来源:拼多多

我花费180元购买了10节课程,并尝试了拼多多上另一家商户。我习惯在拼多多比价选购产品和服务。


精通英语之道

2022年11月8日

一年前我的英语能力是阅读尚可、听力一般、写作口语薄弱。经过新加坡公司的工作历练,如今英语各方面都已熟练。

近期我通过多轮面试,获得数家大型外包公司的offer,这些公司的客户都是国际银行。虽然仍将作为承包商为银行工作,但我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毕竟我曾是辍学者。

面对国内严峻的经济环境,我有信心未来十年不会失业。许多毕业生遭遇裁员,中年人求职艰难。社会是残酷的,我也在拼命确保自己能持续工作偿还房贷。

我以艰苦的方式学习英语。除了965工作制外,所有闲暇时间都投入英语学习——周末16小时/天,工作日8小时/天。半年后我发现大脑发生了奇妙变化,开始热衷用英语听说读写,清醒时总要听英语材料。当然边听讲座边写代码确实令人分心。

如今我热爱用英语表达。只要中文朋友能读懂简单英文,我就发送英文消息。制作双语短视频时,我会配双语字幕和配音。虽然身处中文环境,但我仿佛变成了英语母语者。

为什么?首先因为现在运用英语毫不费力,其次我想让英语水平臻于完美,并激励更多朋友达到我的水平。最后,学以致用本身就充满乐趣——尤其当多数人做不到时更显酷炫。而一年前,我也做不到。这就是奇迹所在。

如何实现每天16小时英语学习?能使用手机时,我愉快地刷TikTok和Youtube Shorts;不能使用时,就用Google Podcasts听播客,或作为Youtube premium会员后台播放视频。

何时进行听力练习?开车时、卧床时、入睡时、用餐时、步行时、骑车时、与人交谈时、如厕时——让英语讲座持续播放,偶尔专注聆听理解。我发现这样学习效率很高。

如今我的日常英语和工作英语都已熟练,接下来要攻克学术英语。方法相同:大量聆听学术材料。相信一年后我的学术英语也能变得犀利。

前文提到与人交谈时听讲座,这是通过耳罩式耳机实现的——既能听清他人说话,又能接收耳机声音。其他工具?长时间戴蓝牙耳机会不适,所以我买了手机挂绳戴在脖子上,在周围人少时用手机外放听讲座,这比戴耳机更舒适。

作为辍学者,我努力解决生存问题。现在我能轻松求职,国际大公司更看重英语能力而非学历,而且有许多服务全球企业的外包公司。

实际上我离银行正式岗位仅一步之遥,最终轮面试失败并非因为英语水平,对方评价我技术基础扎实但深度稍欠。

我的答案是:若能做大学毕业生做不到的事,你就能战胜他们。尤其在高度竞争的技术领域,辍学者、渴望证明自己者、追求高薪者都有大量机会。

我花了半年时间每天学习16小时解决辍学问题。但重要启示是:既然能快速学好英语,为何不能同样学好其他技能?

现在我整天聆听学术讲座:火箭制造、Ray Dalio的经济原理、计算机底层构建。同一讲座听一整周,最初完全不懂,一周后竟能听懂大部分内容并理解要点——这实在太神奇了,尤其这些知识还是用英语讲授的。

如何成为最敏锐的人?我想我找到了答案:持续学习,终将变得犀利。我最难的障碍是容易分心,但好消息是:播放讲座两小时后,我能专注聆听一小时。特别是开车时,目视前方百无聊赖,正好有足够注意力来学习。驾驶两小时,可专注学习1.5小时。

这很神奇吧?如今新能源汽车普及,我也购买了哪吒V潮400版——我认为这是10万元内最佳新能源车,国内年轻人都买得起。开电动车自驾游能节省大量油费。

这种方式仅适用于技术或学术领域。对于需要动手的珍贵知识,我找到了学习方法:进行实践操作时,若进度缓慢会焦虑(比如搭建电路或玩Arduino时)。我的解决方案是边操作边听英语讲座,这样即使实验失败至少提升了英语水平。在家用蓝牙音箱播放讲座,就能耐心完成整天实验工作。

这听起来令人兴奋吗?是的。如果能轻松快速学习,如果能掌握学习任何技能的方法,如果能静心完成劳动性工作,那真是美妙无比。

这就是我成为顶尖之人的方法:每天16小时学习、实验、探索。

我有一岁半的女儿。她的父亲学习了27年,用2小时写下最珍贵的经验献给女儿。我27岁了,虽然仍有机会但成为顶尖已不易。但我坚信女儿长大后将成为最优秀的人之一。

一代胜过一代,人类真奇妙。


英语学习配方

2022年9月30日

最近我与朋友分享跳槽经历,最让他们惊讶的是我的英语水平在一年内突飞猛进。

我已分享过英语学习文章,现在总结高中毕业后的全部努力:7年使用Google搜索阅读英文网站;半年每天刷TikTok或Youtube Shorts至少6小时;观看约100部Netflix剧集电影;阅读30本英文书籍;在国际大公司用英语工作;半年每天听Google Podcast至少4小时。

这些努力看起来很艰苦?但我全程没有痛苦感。就像学习母语一样自然。

我认为每个中国人都能达到我的水平。这帮助我通过了大公司的英语技术面试——据说每50个开发者中只有1人能流利说英语。

我加入新加坡银行担任承包商。入职前我阅读尚可、听力一般、写作口语薄弱。

记得上班第一天我打字速度仅5词/分钟,几个月后提升到20词/分钟。写作仍有语法错误,但至少能清晰表达且同事能理解。

同事说英语环境很重要。确实,但现在我们可以用互联网模拟英语环境——Youtube、Netflix和Google Podcast都很棒。

我参加了托福考试,但考试过程中电源适配器脱落导致屏幕黑屏,插回后15秒教师看不到我,考试被取消。国庆期间我会重考。模考成绩80-90分(满分120),但担心实际考试表现。听读部分很难,而且我讨厌备考——像学生那样对着电脑练习简直要命,太痛苦了,我缺乏这种自律。

我用自己的方法感觉英语进步显著,为何还要为考试备考?虽有很多理由,但我不喜欢这种方式。

当感觉英语能力提升却被考试打击后,我开始在日常通勤中听播客——每天步行2-3小时戴蓝牙耳机听Lex Friedman播客,反复听Steve Jobs和Tony Fadell的演讲。

每天听播客约5小时,几个月后大脑产生变化:能用英语快速表达,想到什么大脑立刻知道如何用英语说,就像使用中文一样。

于是我想:既然能用这种方法学英语,为何不能学日语或硬件知识?

我的洞察是:大脑容易分心,若置于特定环境中就能间歇专注。让大脑沉浸5小时英语谈话,其中约2小时能专注聆听,就能感觉快速进步!

这就是我努力工作的配方。我开始学习硬件和芯片知识,整天听电容、晶体管相关内容——电流如同流水,电子元件如同软件库,电气参数如同软件API。长时间思考聆听会获得更多洞见。

我是个懒人,我能做到任何人都能做到。在现代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必须努力才能出色。我很高兴找到了努力的方法,而且充满乐趣毫无痛苦。

看,我用一小时就写完这篇文章——而半年前写一句英文都感觉痛苦。

用最近最喜欢的名言作结:

好学生与优秀学生的区别在于:好学生关注结果,而优秀学生痴迷学习过程。

朋友们,好久不见,愿你们都安好。


通过大量输入提升英语

2021年1月25日(原文为中文,为便于多语言翻译特译成英文)

2014年遇到编程问题时,我会在Google搜索英文网页。但因阅读速度慢且常需查词典,感觉云里雾里而转向中文网页。那时我优先阅读中文内容。然而过去六年情况逆转,现在只要英文内容可用就绝不看中文。闲暇时间都沉浸于英语世界:观看无字幕美剧,刷TikTok视频。尽管努力,我的英语水平仍不及中文,可能只有一半水准。

关于”如何将英语学到母语水平”,我认为找到了答案。过去两年我的英语持续进步,特别是2019年下半年。回想起来,若2015-2016年同样努力,现在水平可能更高。随着时间推移,我现在能用英语资源解决曾经放弃的问题,阅读更多专业书籍拓宽视野。互联网时代,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模拟英语国家生活——英语国家的人们与我们相似,大多时间都在手机电脑上上网。一旦学会自由访问网络,我们也能进入他们的世界。

这些 insights 如同对年少时的自己、当今高中生大学生、以及任何想自学英语者所言。在先前《英语学习之旅》文中我讨论了多年英语学习经历,此处补充最新思考。

就像学习任何科目,最重要的是找到享受的方法并坚持。若喜欢英文歌,就从歌词学起,逐词理解含义;然后听歌并用笔或电脑默写歌词。若觉得困难也无妨,换首歌曲继续。学够百首最爱歌曲后,大脑将焕然一新——你会发现能轻松理解类似歌词。要进一步提升至母语水平,再学百首不同主题风格的歌曲。

若喜欢名言,找百条激励语录(尤其崇拜的名人)。逐条学习,查词典理解含义。若崇拜外国名人,关注其Twitter逐条阅读推文并查生词。若喜欢玩游戏又想学英语,尝试玩英文游戏百款。若爱看美剧,尝试无字幕观看——最初可能困难,但持续观看会逐渐理解更多。若无字幕太难,尝试英文字幕。Netflix和Youtube都容易设置字幕。看完百集剧集或纪录片后,你会发现英语听力显著提升。持续数月后,你将无法退回原有水平。语言学习奇妙之处在于:一旦理解就永不遗忘。

目前作为自由职业者,我每天花大量时间提升英语:用Kindle阅读数章,刷TikTok短视频,看Netflix剧集纪录片,浏览Youtube各种内容——只做当下感兴趣的事。唯一要求是:既然选择享受的内容,就要专注理解每句话。

一些数据:我看过数万TikTok视频,点赞约一万;观看百部Netflix纪录片电影;阅读百篇英文博客文章;读完15本英文书。这些进步主要发生在2019年下半年,平均每天8小时,每周5天,重点提升听读能力。

我认为关键不要强迫学习——坚持可能痛苦。找到最享受的内容和方法,坚持下去。刷国际版TikTok毫不费力无需坚持。若某些材料太难,找更简单的学习。掌握简单内容后,逐步挑战更难材料。语言无处不在,有海量主题表达可供探索。

要取得进步,请回想如何学习中文:不是通过学语法做练习,而是上学前看了大量武侠影视剧,与父母进行简单对话。英语学习也应如此。

高中时即使学了英语,听读能力仍然很差。应试学习中我们可能效率不高。除了考试,我们可曾主动自学?过去学习资源有限,只有《新概念英语》等教材和磁带。小学偶尔课堂听录音,中学晚自习前约15分钟听力练习。

尽管上网麻烦,但现在自学资源丰富。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英语学习材料。

学习任何技能或许都与学英语相似。相信时间的力量,让自己沉溺于最简单知识中。想学物理就从基础实验系列开始;想学编程就从图形化编程入手;想提升绘画技能就从简单绘画起步。将学习变成游戏——甚至用TikTok学英语都真的有趣且令人上瘾。

当学习成为游戏,我们注意力更集中,思考变得愉快。若理解困难,就搜索更简单材料:阅读英文童书,观看儿童动画电影——这些都是极佳资源。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鼓励高中生大学生和英语学习者。分享这些见解后,我想用一句令人难忘且略带夸张的话作结:像母语者一样学英语确实简单而快乐。


英语学习之旅

2020年8月16日(原文为中文,为便于多语言翻译特译成英文)

经过多年挣扎、尝试多种方法和无数应用后,我终于找到了真正热爱英语的方式——无需强迫自己,纯粹享受其中。现在我保持定期使用英语的习惯:阅读英文新闻书籍、观看无字幕美剧、浏览英文网站、听说大段内容。甚至与外国人实际对话过,曾通过英语沟通远程帮助荷兰客户搭建网站赚取报酬。让我分享这段旅程。

高中时我觉得课本英文文章枯燥。但读完《黑客与画家》后,我发现了其作者Paul Graham。他写了许多充满原创思想的迷人随笔。我访问他的个人网站,打印一些文章阅读。每当遇到生词就查词典——那时用的是纸质词典,每次查询耗时半分钟到一分钟,非常繁琐。但文章实在太有趣,我坚持了下来。甚至尝试阅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等英文书籍,但因词汇量不足缺乏耐心而放弃。

大学时我重访Paul Graham网站,阅读了他数十篇随笔,这次用Chrome插件快速查词,效率大大提高。编程工作也让我接触了Stack Overflow等国外技术问答站和GitHub项目。但那时我的词汇仅限于编程术语,会话英语和阅读畅销书仍然困难。

2016年我去美国时,凭蹩脚英语能进行简单对话——问路、与Uber司机聊天。但经常听不懂对方说话,十分尴尬。

之后我忙于工作,从未系统学习英语,只是偶尔读篇文章查个单词。听说能力始终薄弱,阅读一直吃力。

2019年5月,在外包公司工作时我想承接国外项目。在Upwork填写资料后,意外收到阿姆斯特丹客户联系。我们约定搭建网站,通过WhatsApp沟通。

甚至进行了几次语音通话,由于听力太差过程十分尴尬——我不得不请客户说得很慢并不断重复。但最终我们完成了项目,交付了网站,我赚了几百欧元。那时我坚定告诉自己:必须学好英语。

我强迫自己用Kindle Mac读完《The Accidental President》(关于二战时期杜鲁门的书),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过程煎熬——大量专业术语、地名、复杂词汇。我逐个查词,进度缓慢。但最终完成后,我突破了心理障碍:既然能读完这么厚的书,那么普通文章和日常书面交流应该不成问题。

我继续阅读更多英文书籍:《The Everything Store》(亚马逊传记)、《To Pixar and Beyond》、《Jony Ive》(苹果设计师传记)、《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人类简史》、《The Meaning of It All》、《费曼物理学讲义》前十章、《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个数学家的辩白》、《时间简史》等。有些读了一两章就放弃了。

阅读英文书籍真正锻炼耐心。你必须放空心态,享受”浪费时间”,接受缓慢进度。永远不要以完成为目标——随意阅读即可。若总想着”必须读完”,会变得焦虑无法深入思考每句话。若不理解每句话,会感觉毫无意义。因此我调整心态:随便翻阅。奇怪的是,当无事可做时,我反而会持续阅读。每本书花费一至两周(中文版一两天就能读完),所以耐心是关键。

阅读积累了词汇和理解力,但听力仍不足。对于听力,我观看Netflix剧集纪录片无字幕播放。我告诉自己:听不懂没关系,看画面偶尔捕捉单词就好。这样毫无压力。最终我看了几十部纪录片:《任务控制》、《我们的星球》、《美国工厂》、《斯皮尔伯格》、《流血边缘》、《黎明墙》、《民主边缘》、《Hondros》,以及数季《老友记》。甚至跟随豆瓣用户整理的片单观看。

之后听力有所提升,但仍错过许多细节。

我曾尝试有道等词汇应用,同步查过的单词后续复习。但我放弃了——背单词感觉不必要。不认识查就行,常见词自然多次遇到就会记住,生僻词即使背了次年也会忘记,何必受苦?即使中文也有生僻字我不认识,但不影响日常生活。

真正的突破来自TikTok(国际版抖音)。我多次称赞它,但还要再说:这是最佳英语学习工具。

短小沉浸式的有趣视频,仿佛与外国人面对面交谈。10-60秒视频可无限重播,无限信息流保持注意力,学习变成游戏。具备高中英语基础后,刷两三个月就能理解大部分内容。

TikTok也开阔了眼界。应用推荐你从未知晓的事物。与书籍需要先决定是否阅读不同,TikTok通过生动短视频即时呈现。这种推荐与短格式的结合威力强大。

TikTok非但不会引发焦虑,反而让我平静。引发焦虑的是无尽文本流,而短视频让你沉浸其中。

最佳学习方式是玩耍——甚至未意识到在学习却持续进行。TikTok实现了这点。在中国抖音我们看到全国各地日常生活,在国际TikTok我们看到整个世界。

过去一年我平均每天刷TikTok四小时。逐渐地,我发现能理解所有内容。一旦真正理解,就永不忘记。语言学习感觉神奇。TikTok拥有顶级质量内容,足够短避免焦虑,且可选——想看就看,想停就停。

与阅读书籍或观看长剧(我难以坚持)相比,TikTok适合我的没耐心。尝试几乎所有方法后,我终于找到了适合我这类人的方式:随意、有趣且高效。

我还尝试加入Telegram英语学习群,与伊朗朋友语音聊天数小时练习口语——基本上是免费语言伙伴。他不是母语者,但英语远比我好,我向他学习。我们甚至视频通话展示居住环境。有一次我还与印度人视频,他向我介绍家人,我介绍我的家人。难以置信——足不出户结交外国朋友。

回首过去,我看到自己浪费了时间强迫学习,而非让学习变得有趣。就像我小时候学习中文——沉浸于武侠电视剧,上学前就能听说。沉浸与交流最重要。当今互联网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沉浸于顶级英语内容。

我相信一旦掌握1000个基础词汇,就应专注于听力——刷TikTok、看剧集电影。极度流利运用这些核心词汇,而非记忆生僻词。对于中小学生,TikTok可能是自然习得英语同时了解世界的绝佳方式。

一旦这1000个词汇成为第二本能,兴趣和语感将驱动你学习更多。

有时我想考托福证明能力,但随即意识到——毫无意义。我不留学也不当老师,自知水平如何。证书不改变我是否实际使用英语。

现在英语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部分:TikTok、YouTube、Netflix、Twitter、Google。

同时我也明白,仅用中文生活也可以。中文书籍知识足够丰富,不懂英语也能过得很好。故本文并非制造焦虑,而是为需要者分享更轻松的方法。

当然使用TikTok需要些设置——VPN、SIM卡技巧、备用安卓手机。最近我教朋友使用花了30分钟。

这段旅程也让我反思学习本身。对我而言,任何需要自律和强迫坚持的方法都无效。只有玩耍、快乐和真正认可才能让我持续。只有当宁愿做这事而非其他时,我才能真正学会。


Back 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