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

Home PDF Audio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我們肯定可以嘗試更多地反思過去,從中獲益,並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在現代生活中,住在村莊並參與農耕似乎顯得過時。但我相信,這段經歷將在其他方面幫助我。

我於1995年出生於廣東梅州,並在那裡生活到2004年,當時我9歲。母親帶我來到廣州,與父親一起生活。

從2001年到2004年,我參與了3年的農耕工作,包括播種、收割稻穀和曬穀。

其中一個要學習的是,這些活動極大地依賴於天氣和氣候。如果即將下雨,你必須迅速收集曬乾的穀物,以免它們受潮。

我們種植和收割稻穀多少次呢?根據Mistral的說法,

在廣東梅州,典型的稻米種植模式允許每年兩次收穫。這被稱為雙季稻。稻米種植的兩個主要季節是:

  1. 早稻 - 春季播種,夏季收穫。
  2. 晚稻 - 夏季播種,秋季收穫。

所以,在梅州,農民通常每年種植和收割稻穀兩次。如果你有其他問題或需要更多信息,請隨時詢問!

但實際上,我無法確定這一點。我記得的是,在夏天,我們會收割稻穀。我們至少每年種植和收割一次稻穀。

播種時,農田裡有昆蟲。我們使用機器脫粒。 陽光、水和空氣幫助稻穀生長。洪水和乾旱會毀壞莊稼。稻穀之間的距離很重要;它們不應該靠得太近。

人們使用肥料,但我對其效果持懷疑態度。

這教會人們耐心和自然法則。

農耕在某些方面與編程相似。硬件就像土壤,電力就像空氣和水。稻穀生長就像代碼運行。

然而,農耕在某些方面與編程不同。主要是,稻穀生長不需要太多人為干預。同樣,如果代碼在服務器上運行,沒有太多人為干預,並且如果它寫得正確,就會產生預期的結果。

現在,人們正在研究智能農業、自動化農業和農業機器人。


Back 2025.01.18 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