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地做事

Home PDF

我們要實現一個目標,我們如何科學地實現它,我們如何又快又好地達到目標。科學精神可以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單單是科學領域。科學精神是什麼?是質疑,是思考,是千方百計搞清楚真相是什麼,真理是什麼,搞清楚為什麼會這樣,搞清楚我們該如何做,結果就一定會發生。

比如,當我們問,未來十年,大規模無人駕駛可能嗎?路上的每輛車都沒有司機。我們去上班,來到車庫,坐上車,然後車就自行啟動,把我們送去公司地點,我們在車上玩手機聽歌打電話都行。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比打滴滴還方便。我們不用去煩人的停車場,車自己會找好,停下來。今天,行業裡的共識是,智能汽車發生的其實是軟件革命。軟件定義了智能汽車。

我們說,我們要做一家無人駕駛的公司。是這樣嗎?我們問題提得對嗎?科學領域裡,最重要的是提對問題。我們保持質疑。那我們要進入這個領域,我們怎麼做。我們看相關的書,了解業界有名的公司都是怎麼做的,了解最新國內外的發展,去找到相關的人去請教,從技術、市場等方方面面去了解。我們去了解汽車的發展歷程,了解汽車的核心技術,了解汽車的過去和現在。這是一種方法。

然而,馬斯克說的第一性原理,是另外一種方法。那我們就要從實際問題出發。無人駕駛可能嗎?計算機和人腦有什麼區別?面對複雜的路面,計算機能理解嗎?計算機視覺和人的視覺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批判性地去思考。我們質疑現有所有的做法。我們好奇是否當前沒有任何人知道解法。如果他們知道,那早就做出來了。對於自然科學而言,正確就是正確,錯誤就是錯誤。一個想法,無論多少人認為它是正確的,然而實驗證明是錯誤的,那麼它就是錯誤的。這就是科學。

在人類的歷史中,所有人都想錯了,這種情況是一直在發生的。一直有創新發生。真理,時常掌握在少數人手上,也時常沒有人掌握。大自然不會說謊。大自然不會陪我們演戲。

同樣,做產品,獲取用戶做增長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去學習市場上一百種獲取用戶做增長的方法。我們去找很多資料學習,我們去問很多人。我們也親身去實踐一下。另外一種方法是,我們去觀察,我們去搞清楚早期的一百個用戶是怎麼找到的。我們自己某種程度上也是個產品,我從小到大都是怎麼認識人的,又是因為什麼原因,一些親戚朋友留在了我們身邊。人都在哪裡?用戶都在哪裡?我該用什麼方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和他們交流,讓他們開始使用我們的產品?我們產品要怎樣做,他們才會留下來,他們才會一年到頭想起來能用上幾次?

我們自己又是怎麼認識人們的?我們自己又是怎麼使用上手機上的每個應用的?我們從哪裡聽說他們?哪些到最後我們一直會堅持用?哪些我們自己會花錢買?也許我們一年到頭只買一次,然而這麼多的人,也可能很多人也買,所以也許這生意其實可以很大。我們時常在朋友圈得知某個人、某個事或某個產品,也許這就是一個重要的渠道。怎麼讓人們去分享它。我們也常常收到朋友的拼多多砍價請求,也許這也是很好的增長方法。通過和用戶玩遊戲送福利的方式,讓用戶幫忙去傳播。這世間,有一個人這麼做,也就有很多人這麼做。有一個人這樣花錢,也就有很多人這樣花錢。我自己這麼做,也有很多人這麼做。我這樣一次付費,也有很多人這樣付費。

同樣,應用科學的精神,也就是質疑的精神,我們也可以去質疑這一切。為什麼人們不願意用我的產品?是他們不了解,還是不好用?我自己又為什麼沒有去用某些產品?我自己喜歡怎樣的人?我自己為什麼不喜歡一些人?我自己為什麼沒有長期在某個人或某件產品停留?這是個慾望驅動的世界。為什麼我有時又有慾望,有時又沒有慾望?我在怎樣的場景有那樣的慾望?達成目標,重要的是什麼?

所以,我們說了兩件事,如何進入無人駕駛領域,如何做產品獲取用戶。我們如何在其中應用科學的精神去做事。對於自然真理,事情似乎是簡單的。羽毛和鉛球,在同一個高度扔下,都是同時到達地面。代碼正確就是正確,出錯了就一定有原因。而人的反應和行為,有很多的規律,然而很多時候也是比較隨機的。

對於人,也許很多時候,常識很重要。通常來說,同樣產品,大家都喜歡便宜的。大家都喜歡錢。大家都喜歡自由。一個人,他的財富、能力和名聲大體決定了他的影響力,決定了他的朋友們有多願意聽他講、幫助他,而他在朋友圈多少天發一條,發幾條,發生活還是雞湯,都沒那麼重要。一個產品,它本身能做什麼、有多好和能否買得起,也許決定了它會不會被人們所需要,而它怎麼宣傳,開發佈會,還是做各種內容來推廣,也許沒那麼重要。

常識是簡單的,道理是樸素的。也許我們不必萬事都去找規律,簡簡單單做好事就行。

如何科學做事。對於每一件事,我們有基本的兩種方法,借鑒模仿和思考探索。我們去找很多資料問一些人,看看其他人是怎麼做的,我們模仿著做。我們也可以好好地思考,觀察自己和事物,去思考事情的本質,去實踐一下驗證一下想法,不斷迭代。

在這世間越久,我們會發現思考探索越來越重要。借鑒模仿,我們很多時候只能學到表面。而探索實踐過,我們也通常搞不明白為什麼做成了,為什麼沒做成。

第一次創業成功的人,第二次創業也挺多失敗了。很多時候身在其中,看不清楚成功的原因,常常把成功歸結於自身的能力和努力。然而大環境是這樣重要。人們的需求和生活一直在變化,經濟大環境也在變化。五年前,我們是怎麼觸達用戶的,用戶需求都是什麼。今天,我們又該怎麼觸達用戶,大家都在關心什麼。

過去導致我有些成績的原因是什麼?哪些該發揚?哪些該改進?我們這樣做很久會是怎麼樣?我希望五年後我變成什麼樣?我這樣每天下去,我五年後會是怎樣?這件事情做很久會是怎麼樣?如果要達到想要的目標,我今天該怎麼樣?以終為始,咱們今天該怎麼努力?我能夠做什麼?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裡,思考變得越來越重要,知識經驗方法變得越來越重要。科技也讓貧富差距變得越來越大。一個工程師,一個月掙一萬兩萬,而周邊很多工作還是幾千塊一個月。一個能力更強的工程師,一個月還掙四五萬。而也有各種層次的網紅,掙錢致富速度越來越嚇人。也許我們要看收入中位數,看看周邊朋友們的生活,不去攀比,讓心態平和,每天學多一些,每天思考多一些,每天實踐多一些。

馬雲王興老師,他們的生活其實和我們普通人差別不大,大家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在我以前做軟件外包做得好時,同時管理十個項目時,一個月掙十萬時,也和現在比較佛系寫寫文章只掙飯錢差別不大。按我的經驗來說,月入十萬,靠的是知識經驗努力人脈運氣。運氣也真的比較重要,18年,市場上還有不少的App和小程序要做,當時我個人也比較專注踏實。就如我寫同樣質量文章,發到兩微信的朋友圈,18年有兩三千閱讀,20年就五六百閱讀。要保持同樣的業績,就需要我們更努力。

馬雲王興張一鳴老師,懂得怎麼管理團隊,怎麼花好一個億一百個億,懂得人們需要什麼,看到了一些未來。

如何科學地做事。科學精神,是思考、質疑和探索的精神。這種精神,我們可以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漸漸喜歡用質疑的態度去看待事物。質疑事物,可以讓我們看到真相的另一面,看到與眾不同的一面,看到事物新鮮的一面。質疑,意味著我們不會接受事物理所當然是這樣的,意味著我們不會去崇拜事物,而是努力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審視事物。質疑事物,讓思考變得有趣。

我們在談論科學。而科學研究,總是要做出一些新發現,做出一些創新的。跟創新相比起來,學習模仿借鑒沒這麼難。有人做到過的事情,那就證明是可行的。我們自己不一定能做到,然而世界上總有人能模仿做到。而第一個做到的,人們很敬佩。這是創新。人類都從未這樣做過。他告訴大家原來可以這麼做。這麼做可以讓人類生活更便利。從此這樣的知識可以流傳下去,造福子孫後代。

有人說,人類的知識並不是上一代人一桶水灌給下一代人的,而是每一代人中有靈性的人去掌握學習,然後給已有的知識裡增添上一些創新的知識,等待有心的人去發現。我們在這個星球可以留下些什麼?人的生命是短暫的。過去是一些書籍,如今是多樣的信息載體。我從互聯網上學到很多知識。我掌握的知識很少。然而我今天所能享受到的便利,家裡、公司裡、城市裡或旅遊的外地,處處遍布著知識或科技。有些人掌握了,打造了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我。有些知識傳遞了百年千年。

用科學的精神去做事,說不定我們就可以想出創新的點子,做出創新。在質疑中,我們發現了事物新奇的一面,發現了真相的另一面。這樣說來,發明創造是讓人興奮的。原來還可以這麼做,說不定我是第一個發現的。

讓我們用費曼在《The Meaning of It All》的話結尾。過去,人類一直止步不前,是因為不去嘗試新想法。人類已經停滯了很長時間。我們不會再允許這樣。我希望我們未來的後代們有這樣的自由——可以自由去質疑,去探索,去繼續人類這般旅程,這般持續找到新方法去做事情去解決問題的旅程。


Back 2025.01.18 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