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生的秘密

Home PDF

直到從學校離開,在社會上工作實踐幾年後,我才頓悟了關於學習的秘密。我發現它其實也是人生的秘密。讓我一步步講述我的發現之旅。

有什麼是我們醒著就在做的事情?我們該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來讓自己擅長學習?如今我看來,刷題、考試、獲得證書、做項目、認真工作都是很表面的行為。我們醒著就在動腦子,所以只有養成樂於常常發呆思考的習慣,才能真正高效學習。

如今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接觸到大量的信息,可以找到大量的自媒體文章、媒體報道、網絡問答、學術論文。可是人類並沒有變得聰明多少。我們比父輩們聰明嗎?我們也許掌握了編程等新時代的技能,然而對於種菜耕田、木工電工的知識我們知道甚少。如果說把我們和父輩們扔在一個小島上,我想他們能更好地生存下來。所以,新一代人僅僅掌握了新一代的技能,掌握了一堆死知識,可學習能力並沒有變強,面對新環境新領域,我們無能為力,仍然學得很慢。

我想,是因為我們仍然缺乏思考。這大量的信息只是放在網上,絕大多數我們沒看到。我們接觸的信息裡,快速地經過我們的腦袋,我們識字了,做了簡單的字面理解,可我們並沒有思考。我們新一代人能更多地探索世界,去更多的地方遊玩,有更多的科技產品可把玩,有更多的商品可購買。然而我們沒有一雙樂於觀察的眼睛,我們簡單地體驗了豐富的生活,而並沒有如何改進這生活裡的種種事物的想法,看出它們的優點缺點。

思考是去質疑,質疑信息的來源與正偽,質疑生活物品的功能與體驗。思考是全方面的分析,分析現象背後所有可能的原因,思考物品所有可能的設計。思考是挖掘本質,能看到事物背後的核心本質之處,能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能找到兩者毫不相關的事物背後的聯繫。思考是見微知著,見到事物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能從小事物中看到大道理。

當我在豆瓣標記讀了170多本書的時候,我放下了書本。我意識到這些書都是好書,而我看過這些後,我並沒有能力寫好其中任何一本書。這些書,看完後,我只能講很少的一部分知識出來。一年後,大概我只記得看過某某書。我認真地一字一句地閱讀了它們,但我沒有真正理解。因為當我面對新問題的時候,我一點也想不起這些書上的知識來幫我解決新問題。確實偶爾能想起書中的隻言片語,或者遇到某些事情的時候,會想到和書上讀過的某處相同。但書本並沒有讓我的腦袋強大多少。大概我小學基本識字之後,多數的閱讀也僅僅是在做簡單的識字。這樣的描述讓我驚悚。讓我感到驚悚恰恰是因為這樣說更符合真相。

對於生活也是,當我第一次學會了坐公交、做飯、獨自旅遊、用電腦、用手機、編程之後,大概往後的行為都是簡單的重複。所以看似我在這世間20多年,然而我沒有學到很多。

當我意識到之後,我開始啥也不做,就發呆思考。一整天都發呆思考,是難熬的。時常煩躁得不行,然而這會我去玩手機、看書、看電影,不也同樣會煩躁嘛。我的指尖一直在朋友圈滑動,多數我沒有耐心看完。我的指尖一直在抖音上滑動,然而看了一些,我就感到膩了。這會更沒有耐心看書看電影。長時間發呆思考,感覺煩躁的話,只能用更多的思考來平緩心情。

同樣,具體說到看書的話,我意識到如果我沒耐心看當前這本書,那我也沒耐心看任何一本書。不是這本書枯燥,而是我的心煩躁。而當我內心平靜時,我發現任何一本書慢慢看都有看頭。

這些年,工作創業的壓力,讓我倍感焦慮,什麼事情都急著做完,越來越少的事情可以享受地去慢慢做。做什麼事情也都有目的。而每次都帶著目的時,恰恰沒能享受過程。而往往享受過程的話,便會忘了目的,變得願意一直做這件事,慢慢地做這件事。因為我很享受,所以我希望時間能更長一些,做得更久一些。

大腦是如此地誠實,當你急著做的時候,它也配合焦急著;當你慢慢做的時候,它也配合平靜著。人啊,最難欺騙的是自己的大腦。當你告訴自己要享受讀書的時候,而並不真的享受的時候,很快書就看不下去了。

於是我給自己定了三條原則來對抗焦慮。

一是當前養活自己,在未來養活家庭。 二是除了一之外,其它時間只有我特別想做的事情才去做,否則就發呆。 三是此生做到一之後,我能接受我永遠發呆,什麼都不做,我知識水平可以就這樣了,我也可以沒有什麼錢,我不跟任何人比。

這麼多年形成的焦慮,要緩解是很困難的。潛意識的焦慮無處不在,我只能反其道而行。

當我發現是急著把書看完,我乾脆就不看了。當我發現我學不進一門技能,我就不學了。當我發現我不發朋友圈地去旅遊,我很快乏味後,我也停止去遠方。當我不能慢慢做什麼的時候,我就乾脆不做。

當我喜歡做什麼的時候,我就一直做,管它有沒用。我喜歡刷抖音國際版的時候,我就連刷一星期。當我喜歡思考時,我就躺床上躺沙發散步連著幾天都在琢磨。當對禁書感興趣時,則廢寢忘食地連看好幾本。當覺得孤獨時,就一天連續和老朋友們打電話,每個煲上一兩個小時的電話粥。

當我想熟練使用英文時,在厚厚的英文書和蝸牛般的閱讀速度裡苦苦掙扎時,我放棄了它們。我開始玩如知乎這樣的國外問答網站,挑感興趣的話題來閱讀,如外國人眼裡的中國、天才是怎樣的、你經歷過的背叛等等話題,我發現我停不下來不想去睡覺。我去推特上關注特別有趣的賬號,看那短短的有趣見解或語錄。我也轉而在Netflix如愛奇藝這樣的平台,看英文電視劇和紀錄片,在如B站類似的Youtube上看各類視頻。有時這些也挺長的、挺難懂的,讓我看不下去,我乾脆刷起抖音國際版,一直刷,如今看了大概上萬個,點贊兩千多個。

漸漸地,我發現我基本都能看懂聽懂了。我不再怕看到一大段英文,開始主動獲取各類英文信息,開始讀得很順暢。我發現,當我們特別輕鬆、覺得好玩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是非常活躍開放的,所以都聽進去了看進去了,我們變得學得很快。我知道高質量的書籍肯定比碎片的問答全面和有料,知識類的視頻肯定比隻言片語的抖音搞笑短視頻要更有用。然而我之前忽視了大腦的參與度,忽視了好不好玩。如果我是為了熟練使用英文,具體形式又何妨呢,為何不挑些輕鬆的形式呢,為何不在玩中學呢。如果我很享受,願意一直玩,想必我終能熟練使用英文。

我開始不再在乎有沒有用,我只在乎好不好玩。因為不好玩的話,再有用都不進腦子裡。另外,過去這些年不都一直讓自己努力優秀嘛,可也沒有厲害多少,牛人還是遙遙不可及。這世界就是這樣,無論哪行,都有很厲害的牛人。

如果在70億人中,世俗認為的成功來衡量的話,我通過畢生努力讓自己從第10億名排進第1千萬名,這樣二三十年激烈的競爭就像過去那十多年學習工作一樣,再成功又有何樂趣。其次,我們的基因都是前人一直這樣傳下來的,可以說是很隨機偶然的,憑什麼我們就比多數人聰明,所以不用去證明自己,也不要高看自己。最終幾乎一切都會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我們更應問問自己這一生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科學家費曼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很喜歡。你沒有義務去取得別人認為你可以取得的成功,我也沒有義務活成他們希望我的樣子。那是他們的錯誤,不是我的失敗。

經歷過了這些,我更清楚自己的價值。也就不需要任何公司的認可了,不在乎任何人的認可了。有的話,我當然開心,沒有,那就順其自然。我知道我的長處和短處,知道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擅長做什麼。

我看到了金錢的局限,看到太多融資千萬上億的公司失敗。這些錢,來購買產品或服務,是很滋潤和萬能的。然而,來做公司,金錢的能力就很脆弱了,重要的是思考,是知識、經驗、方法。

隨著對經濟政治歷史的了解,我對如何最佳地行走在這世界,快樂自由舒適地生活,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些事情,儘管不掙錢或者看似浪費時間,卻是非常重要的;而有時候,儘管有個房子或有幾百萬的存款,但還沒有足夠的認知來避免掉經濟政治的一些坑的話,可也是危險的。看那些取得現階段成功的財富新貴們,他們十年前也是事業不順身無分文。看那些風光無限的人,在“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號召下,對社會真正的情況、創業成功需要的代價缺乏了解的話,有千萬上億融資在手,也依然折戟了。

對於時間也是,有高質量和低質量的思考,也有高質量和低質量的實踐。看似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做了一大堆事情也掙了一些錢,但真的面對未來更輕鬆了嗎,真的進步了嗎。同時,看似有些人一年什麼都不做,就在那兒發呆和思考,然而卻變得智慧了許多。巴菲特的一生,大多數時間正是閱讀和思考。越變老,他做越少的事情。看似沒幹什麼,他卻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具智慧的少數人之一。

說起怎樣度過我們的一生,我往往會回憶起過去,來尋找答案。

回望學校公司的日子,讓我最開心的回憶不是那些做題考試的時光,不是那些不想工作卻假裝努力的日子,不是那些怕落後急切想趕上去的日子,而是那些輕鬆的充滿笑語的課堂瞬間,那些在學校裡追求自己業餘愛好的時光,那些工作中能實現自己想法的時候,那些工作之外一時興起之下做的項目, 那些不管結果而追隨我心的光陰,那些和朋友玩耍說笑的時光。

隨著冥想思考越來越多,我漸漸更多了解自己和世界,更多了解過往與歷史,更多能看到一點未來。

當我創業做直播平台時,經歷運營推廣融資招人裁員消亡後,我時常思考其中的得與失。

一開始,我把原因歸結為個人初次創業,經驗不足。個人剛踏入社會幾年,能力人脈都不足。自身不夠優秀,也吸引不來優秀的人才。融資之後過快招人,大幅提高了運營成本。我也看到了我跟團隊缺乏溝通,他們入職之後我依然多數時候自忙自的,很少開會來統一想法、促進信任、共同討論。

接著,我注意到了做一個互聯網平台需要的代價,留下來的平台都需要極其優秀的團隊、大資本來投入,都是大品類、大規模的平台。我創業做的直播平台,僅限於互聯網軟件技術的直播分享。沒有去發展大品類,沒有一個清晰的路徑去做成大平台。以我的能力更適合抱緊大平台,在裡面貢獻內容或商品,在其中做點小團隊能做的事情。

後來,我注意到了行業裡的大環境在其中起的作用。當一個創業開始,其中方向所決定的用戶群體和需求慾望,行業中的員工薪水行情,所在城市的房租和工商會計代理成本,這些都已經決定了。所以,漸漸我看到了除了自身的原因,也很多是行業大環境的原因。因為行業裡的其他大多數公司都失敗了。如果大家都成功了,只有我等少數人失敗了,那是我的問題;而如果大家大多數都失敗了,那就不是我的問題這麼簡單了。

再後來,當我望眼到互聯網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如城市裡的個體經營的店鋪、餐飲業、製造業等等。也經過一番資料的查閱,我了解到了90%多的中國老百姓除了維持生計,有點閒錢都在房子上了,存款買房中或者背負放債中,他們沒有多少的閒錢。土木工程行業(房地產與基建)是中國的經濟支柱,富豪榜前100名也多數與土木工程行業相關,其它行業的利潤相比都很微薄。

我國如美國那樣真正意義上的中產階級,很少。國民消費需求薄弱、疲軟。中國的14 億人口當中,96%的人基本上只能維持小康與溫飽,真正具有高消費能力的5000多萬人口只佔總人口的4%左右。而這5000萬人中偏好國際品牌與奢侈品,喜歡到發達國家購物,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出國旅遊消費國。

而中國消費的主力是普通老百姓。這麼多企業搶老百姓口袋裡的錢,那當然創業難做。而其中也有一些有幾十年歷史的超級企業,如蘋果公司,他們獲得了手機行業超過90%的利潤,其他手機品牌當然很辛苦。房子之外,我們的工資拿來換置最新的蘋果手機和耳機,而我們卻屏蔽了一個又一個朋友圈裡的微商廣告,儘管那是很熟悉的好朋友。所以,可以窺見個人或小團隊創業為什麼這麼難。

也還有更多的原因,個人或環境的。我仍然在思考。經常對比與其他成功的企業,如蘋果和騰訊,或者周圍朋友其他做得不錯的企業。我將我和他們的創始人對比,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將不同時代的環境對比。我將不同國家的情況對比。我將不同的創業方向對比。創業,這樣複雜的事情,成與敗的內因和外因都很多。我看到了很多創業圈朋友的反思,我想隨著時間的拉長,他們又會有不一樣的思考。

我也常常思考別的,比如如何和人合作,如何分辨和他人的關係是點贊之交、見面之交、常常聯繫之交、能金錢合作之交,能長期共事之交,能合夥做事業之交。為什麼那些人幫我。為什麼我幫一些人。思考,做某件事,需要怎樣的人來做,怎樣經驗和心態的人是合適的。過去所有項目中,成與敗的原因,順利與流產的原因。

我思考過去大學追求女生的過程中,因為我看不出來誰對我感興趣,誰跟我更興趣相投,誰只是想和我做朋友,誰又可以進一步發展,我喜歡跟怎樣的人在一起,導致了很多的尷尬、盲目倒貼和勉強。有穩定關係後,也思考和對象如何相處,信任是如何建立的,為什麼一次次爭吵,為什麼又和好如初,親密關係中重要的是什麼。我意識到在可見的歲月裡,兩個人真心相愛的話,除了背叛出軌之外,其它事都是小事,雖然也有時大吵大鬧,但都不足以影響兩人的關係。

我思考我個人的命運如何和國家聯繫在一起。我在9歲的時候,2004年,從農村來到廣州城郊,來到這廣州經濟開發區,父母在這工作,於是我接觸到了電腦。我思考小時候做過的那些事情背後的性格習慣,如何也影響著現在。我看到了我固執和叛逆的一面,看到了我厭惡隨大流、追求與眾不同的渴望,看到了我一直頑強地追求自由、追隨我心,也看到了自己還是如何在意他人的評價。

我發現我連自己的未來都很難預測,如未來20年我大概的經歷會怎麼樣,會遇到哪些人做哪些事,是整體上痛苦還是快樂。我連自己都無法預測,則更談不上如何預測公司、行業和國家。我連自己都不足夠了解,如何了解他人。而我已經和自己相處20多年,我為什麼不足以全面細緻地了解自己呢,那是因為我想得太少了,琢磨得太少了。我想,今天所有的人們,無論是渴望成功還是追求快樂,在路上有困惑煩惱的人們,大體上都是因為想得太少了。我們已經活了足夠長的時間,看到了太多的信息,我們不是缺乏體驗和閱讀,我們是缺乏思考。

牛頓、愛因斯坦等傑出科學家們都花了大量時間思考。它們從簡單的現象,想到了背後的本質原理。只有通過大量思考的人,才能注意到蘋果之所以掉下來,和月球之所以繞著地球轉,背後的原因是一樣的。我想,我們都看到過這兩個現象,而我們沒有對此做任何思考。我們經歷了太多讀過了太多,而我們思考寥寥。人類,進化到今天,最寶貴的是人類的大腦。有些人用好了它們的大腦,因此推動了世界,用理性和邏輯,讓人類能到達月球,讓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改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漸漸地,我們會發現,思考竟然也是可以上癮的。我們為時常自己獨到的想法狂喜,為自己聰明機智開心,竟然通過思考,就解開了那麼多的疑惑。我們開始仔細觀察審視生活萬物,常常點滴之物能帶過我們大量思考,常常能想到別人都沒想到的。我們開始預測未來,開始想像未來世界是怎樣的,我們寫下自己的預測,心想萬一預測成真呢,於是不覺感到暗喜。漸漸地,我們想得睡不著覺了,這真的太好玩了。除了吃喝玩樂和愛人的親密帶來的生理感官快樂之外,樂於思考大概是對大腦最大的愉悅。

所以,我想說,如何學習、如何成功或者如何快樂,都是一件關於思考的事情,它需要一個很放鬆的心態。從此,下班後的業餘時間,讓我們放下手機,就發呆思考,慢慢地一個月後、半年後,我們便會察覺到不同,便會開始想到以前自己沒有想到的想法,便會看到周圍人都忽視的一面,便會有越來越多的與眾不同的想法,便會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和世界。

懷著輕鬆的心態,常常樂於思考,這大概是我發現的人生秘密。


Back 2025.01.18 Donate